每日简讯:他们的每一场演出,每一个动作,都是从最纯粹的感知出发......

2023-07-04 14:42:19     来源:互联网

“陶身体剧场是一个具有远见、使命和宗旨的杰出舞团。


【资料图】

就像过去伟大的舞蹈家一样,他们将身体的本质理解为‘宇宙的缩影’,并从中找到了自己独特的领域去探索和扩展。

他们在这个陌生领域的深入探索是巧妙的、重要的、有启发性的,在观看他们的同时,我们也被他们的才华和睿智所拥抱和激发。”

著名舞蹈家韦恩·麦格雷戈在2023年威尼斯双年展舞蹈银狮奖的推荐词中如此说道。

这正是送给陶冶、段妮和他们的陶身体剧场。

在创作者和时代对话中,舞者们正重新感受着来自舞台和身心的自在。

正如陶冶所言,“唯有变化才是唯一的不变”。

经历过绝处逢生后,陶身体重新开启了世界巡演,在砥砺与沉淀中最身体力行的回应着。

2023年伊始,陶身体剧场重启归来的首演,国家大剧院便早早坐满了观众,静谧肃静地等待着《13》《14》的大幕拉开。

▲ “数位系列”作品《14》

节奏一响,13位舞者从舞台边缘缓慢往中间聚拢,聚光灯下的尘埃和舞者们一起摇曳。

全程没有任何旁白、对话,只有演员的肢体动作、舞蹈与打鼓融为一体,呈现出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诗意画面。

为了展示不同的形态,舞者相连成一个整体,再逐渐裂变为不同的形态,身体通过不同速度的律动节奏,幻化为水流、山石、万物。

在此次创作中,编舞陶冶以身体、空间、时间的三种变化来联结成混沌的整体,在严谨即开放的编排理念中,回应了当下具象、无常的不同状态。

▲“数位系列”作品《13》

它对舞者提出了极高要求,舞者在保证舞蹈状态的同时,也需关注跟其他12个人的关系。

“这需要13个人的整体存在非常强大的专注力和默契。它是超越身体性的一种表达,是意识在碰撞。”

为达到运动的“隐”,舞团创始人之一的段妮为《13》设计了宽大堆叠,充满结构式的服装,舞者着衣后形如静物,如雕塑,也对身体形成视觉上的隐藏。

“当两、三个舞者碰撞,形成托举的姿态,你会感觉一个人背上的不是另一个人,而是一个物体附着在肩膀上。”

为了突破常规,《14》则以探索节奏与变化为主题,打破原来的创作方式,以始终变化、不重复的动作质感呈现动静之间的时空可能。

▲ “数位系列”作品《14》

舞蹈将身体想象成动作的魔方,14位舞者的头、躯干与四肢,分别构成魔方的不同面向。

首次出现了其他作品中不曾见到的坚硬锋利、有棱角的“方圆”,让陶身体在身体语言上有了全新突破。

不同于以往,该作品的音乐大胆启用了单一极简的平均律,用时针递进的方式对应舞蹈中身体变化的繁复动态,通过少即是多的视听关系,将陶身体的圆运动体系拓展到极致。

面对创作继续推动向身体极致的探索,依旧是陶身体以“不变”应对“万变”的能量守恒,就像13、14两个数字彼此对照的美好寓意。

▲ “数位系列”作品《14》

演出全程,观众屏息凝神。

从听到第一声时,便浑身战栗,仿佛被带入到台上舞者所创造的时空,身体如尘埃。

随着音乐的不断推进,以及舞者身体的舞动所产生的气息,沉浸在当下这个永恒的时空场域之内。

恍恍惚而不知时间流动,只有幕布落下后,观众的心神似乎才慢慢回到了自己的身体,掌声也久久不息。

作为陶身体的创始人,陶冶和段妮是陶身体的灵魂。

▲创始人陶冶、段妮

在创立陶身体剧场之前,陶冶曾先后在上海金星舞蹈团和北京现代舞团中担任舞者。

18岁加入上海金星舞蹈团的他,第一眼看到,阳光透过4个巨大的天窗倾泻而下,场内的音乐缓缓流动,所有舞者自在地躺在白色的地胶上,慢慢地活动并唤醒自己的身体。

这一幕成为了陶冶日后创作的母题——“身体”。

段妮则作为国内首位被国际舞团邀请的现代舞者先后加入英国伦敦阿库汉姆舞团和美国纽约沈伟舞蹈艺术。

2008年,陶冶、段妮与王好共同创立了陶身体,一个备受瞩目的全职现代舞团由此诞生。

▲创始人陶冶、段妮

陶身体剧场,英文是TAO Dance Theater,对他们而言,舞蹈是为了探索“身体”。

他们不希望通过表演操控观众的情感,而是希望以突破以往的更具先验性的概念和方式去呈现关乎身体、生命的议题。

对舞蹈不断做“减法”,减掉舞蹈“外在”的叙事与结构,把主角交给身体最为本质的运动。

因此从《2》《重3》开始一直到《15》,一年一部的数位系列,“圆运动体系”成为了陶身体舞蹈语言的核心。

“一个动作出去,必须有一个动作回来。头顶、手肘、胸椎、膝盖、脚趾,身体的每一寸都可以生笔画圆,成为一个循环,就像波浪一样,永恒地舞蹈。”

对繁复驳杂的反抗,对极简纯粹的追求,一切并不是为了定义,而是呈现为留白。

▲ 排练室的陶冶、段妮

值得一提的是,陶身体也许是国内唯一一个排练厅没有镜子的舞团。

舞者不依靠外部观察来形成造型,而是以内观自我修炼自己的身体。

“如果行走、律动的人足够专注,足够‘心在其中’,会更有机会自观到身体空间的存在。”

在这片方正空旷的空间里,舞者们日复一日,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做圆运动,如修行般练习。

放弃掉镜子所成的虚像,舞者们彼此为鉴,寻找大小远近,寻找自己在哪儿,寻找速度缓急带来的弹性,对时空的搅动和介入,真实且延续。

▲ 陶冶、段妮在陶教室的教学现场

和简洁朴素的舞台风格一样,墙壁上的照片、四周颜色和舞者们的练功服也几乎都是黑白灰。

“身体对一切原本就有质朴的回应,正如没站稳人就会摔倒,正如每一天它都在老去。”

陶身体的演出,与其说是演给观众看,倒不如说是他们自我表达的一种呈现。

他们不像一般表演艺术那样强调舞者的技艺与现代感,重视对舞者身体的淬炼胜过造型。

用身体对一切原本就有质朴的回应,用最纯粹的舞蹈形式,给世界展示道艺合一的境像。

▲排练的陶冶

而当谈及演艺生涯中,印象最深刻的演出时,陶冶的回答似乎有些出乎意料。

2015年在上海进行作品《8》的世界首演,一套舞蹈动作需要舞者的身体始终在地面上,朝着上,中,左,右以及其他的斜角,弯曲,扭动,伸展,蜷缩。

许多观众从起初的低声窃语,到躁动地在现场制造混乱:离席、拍摄、噪音、激光灯......

尽管现场如此混乱,8名舞者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依旧如此持续了四十分钟的整场演出。

极简,干净,纯粹,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动作一致。

▲ “数位系列”作品《8》

演出结束后,陶冶和观众进行演后谈,一位愤恨起身的教授依旧对其饱含质疑。

陶冶缓缓地对他的所有问题进行一一拆解回应,共同探讨艺术表达和向内探索,最后,彼此相视一笑,现场瞬间响起掌声。

陶冶至今清晰记得那个画面:

“我觉得那一瞬间是值得永远铭记的。观众从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集体为你的这份专注和纯粹起立鼓掌的那一刻,会感觉到自己突然离观众更近了。”

后来,陶身体剧团经过十五年日复一日的淬炼,也与一批足够理解、珍视他们的观众,建立了连接。

▲ 舞台上的陶身体

从2008年创团开始,陶冶和段妮也不断受邀去往全世界的艺术中心进行演出,带领陶身体不断走出国门,远赴海外。

陶身体剧场席卷世界四十多个国家、百余个不同艺术节,毫无疑问,成为了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最具当代性的中国舞团之一。

今年7月4日和5日,陶身体将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数位系列作品《13》《14》,随后陶身体即将重启因疫情中断三年的海外巡演。

陶冶也受邀为国际知名的荷兰舞蹈剧场(NDT)进行委托创作,陶冶的初衷则是希望继续跳脱出用文字去叙事和勾勒人物,回到身体本身,成为一种更通用的国际对话形式。

然而,持续探索15年的陶身体,也曾站在去与留的路口。

回望过去两年,疫情在全球突发开来,舞团经历了演出延期、取消,国内舞团生存空间逼仄的残酷窘境摊开到了观众的眼前。

2022年4月28日,成团14年的陶身体剧场原计划在国家大剧院台湖舞美艺术中心进行持续6天“数位系列全演”。

但在演出前一天,陶身体剧场发出一则推文,宣布因疫情防控政策,演出转为线上直播,最后,直播也没有如期进行。

▲ “数位系列”作品《10》

陶身体剧场创始人之一王好在朋友圈发出求助:“接受任何方式的支持和帮助。请别让陶身体剧场这个坚守了14年的舞团消失......”

舞团要解散吗?如果不解散,怎么活下去?

“当时的状态是焦灼的、绝望的。迫在眉睫的情况就是账上没钱了,在可见的未来,没有可执行的演出计划,似乎所有的路径都堵死了。在那种情形下宣布解散,甚至无法产生任何理性与感性的思考。解散,几乎是当时唯一可做的动作。”陶冶说道。

陶冶和段妮在不知所措的潜修中,看到的只剩虚幻。

“舞蹈作品永存于现场就是需要活着的现场的力量,如果陶身体真的解散了,所有作品就消失了。”

濒临解散的时间点,创始人陶冶和段妮的感受愈发强烈:希望舞团重启,跟舞者和作品在一起,延续现场和观众的关系。

同日,陶身体宣布计划解散,开始重新审视生命给予的这场功课。

▲ “数位系列”作品《6》

遇到阻碍时,回归到自己的内在去审视,早已是陶身体每个舞者都有的习惯。

他们将这场灾难看成是一个陶身体成长与新生的机会,舞者们没有离开,即便舞团已经发不出工资,他们在排练厅里安然,每天思考、排练、沉淀。

经过几番历练,幸运获得支持的陶身体,宣布于2022年8月重启舞团。

陶冶体会到某种宿命感:“对舞者而言,动,即是生命,放在舞团的语境下,动起来,一切才有好转的可能。行动在先,未来无论拐弯或转向,向前便是。不停在原地,不往回看,也不必左顾右盼。”

因此,不同于以往的作品,创作于疫情期间的《13》《14》更像是一场与自然、与大众的对话。

▲ “数位系列”作品《10》

对于陶身体来说,身体是思想的触及,舞蹈是肢体的表达。

他们的每一场演出,每一个动作,都是从最纯粹的感知出发,所以陶身体才能与各类人达成共鸣,触动他们心底深处的感动。

这样的陶身体,就像陶冶所说,它不会再轻易地消失。

因为陶冶和段妮培养出来的舞者精神,和深受陶身体感动的人,也不会允许它消失。

▲ “数位系列”作品《14》

古往今来,能达到道艺合一境界的艺术家凤毛麟角。

但放眼今日,成立于2008年的现代舞团——陶身体却是一例。

陶身体以连绵不绝的身体探索,仍在焕发着一切皆有可能的崭新生命力。

在一条道艺融合的路上,让国际舞台认识到了东方文化里的身体美学,将身体达到极致的境界。

而对于任何一个陶身体的舞者来说,四次登上《纽约时报》、Time Out杂志评选为世界十个最佳舞蹈表演之一、史上第二位荣获金狮奖的中国人……这些或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的舞蹈,有表达,有思考,有感知,有共鸣。

舞蹈是身体的,也是精神的。

2023年7月4日、7月5日,陶身体2022年数位系列舞作 ——《13》《14》将在上海文化广场上演。

不妨来到现场,感受两个数字相结合后的美好寓意——一生一世,身身不息。

撰稿&排版| 和木清子

设计 |大斐

(图片由主人公 @陶身体剧场 提供)

标签:

包装